一周熱點!本周全球有哪些礦業大事發生?(5.15-5.21)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指出要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提高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
新華社5月15日訊,第10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文章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一是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加大勘查力度,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高海洋資源、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二是發揮國有企業支撐托底作用,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三是加強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制度建設。四是優化海外資源保障能力,在有效防范對外投資風險的前提下加強同有關國家的能源資源合作,擴大海外優質資源權益。在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方面,文章指出,一是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二是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三是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四是統籌做好“雙控”“雙碳”工作。五是深入推動能源革命,促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改革,加強國際合作,加快建設能源強國。
國家發改委提出加大鐵礦石等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加快礦產品基地建設,增強國內資源保障能力
財聯社5月17日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持綜合施策、精準調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一是以煤炭為“錨”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通過完善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強化市場預期管理等,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通過穩煤價來穩電價。二是做好礦產品保供穩價工作。加大鐵礦石等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加快礦產品基地建設,增強國內資源保障能力。同時,強化進出口調節,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促進重要礦產品安全供應、價格基本穩定。三是持續加強市場監管。加大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
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能源產品原煤、原油、天然氣生產保持增長
國家統計局5月16日訊,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能源產品原煤、原油、天然氣生產保持增長。與3月份相比,原煤生產增速有所回落,原油、天然氣生產保持穩定。一是原煤生產較快增長,進口由降轉增。4月份,我國生產原煤3.6億噸,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月放緩4.1個百分點。進口煤炭2355萬噸,同比增長8.4%,上月為下降39.6%。二是原油生產穩定增長,進口由降轉增。4月份,我國生產原油1700萬噸,同比增長4.0%,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進口原油4303萬噸,同比增長6.6%,上月為下降14.0%。三是天然氣生產保持平穩,進口降幅擴大。4月份,我國生產天然氣17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上月放緩1.6個百分點,日均產量5.9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809萬噸,同比下降20.3%,降幅比上月擴大12.5個百分點。
13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修訂項目獲批立項
中國有色金屬報5月19日訊,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2022年第一批行業標準制修訂和外文版項目計劃通知,中鋁集團所屬企業牽頭申報制修訂的13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項目獲批立項。此次中鋁集團承擔的13項標準中,新制定標準4項,標準制定周期均為24個月;修訂標準9項,修訂周期均為18個月。除將牽頭制修訂13項外,中鋁集團所屬企業還將參與車身用鋁合金板材、鋁合金殘余應力測試方法、預焙陽極用石油焦原料、赤泥堆場巖土工程勘察標準等10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據統計,本批次行業標準共計514項,其中制定307項,修訂207項。
氣候變化對能源安全影響等評估研究將開展
中國政府網5月19日訊,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主要涉礦內容包括:一是開展氣候變化對水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影響評估和應對措施研究。二是加強氣候資源普查和規劃利用工作,建立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普查、區劃、監測和信息統一發布制度,開展風電和光伏發電開發資源量評估,對全國可利用的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進行全面勘查評價。三是實施生態氣象保障工程,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氣象服務。
美國與加拿大將加強關鍵礦產、清潔能源等領域合作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網站5月18日訊,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部長參加美國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目前美國和加拿大已在能源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美國60%的石油和93%的電力進口均來自加拿大。下一階段,兩國將在低碳能源轉型方面開展合作,具體包括:一是關鍵礦產領域,從礦山開發到礦產品加工,再到制造、回收領域;二是清潔氫氣,為兩國的運輸業、工業及家庭生活提供燃料;三是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跨境清潔電力的傳輸;四是核技術——包括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五是除碳解決方案等。另悉,近期美國和加拿大將擴大對歐洲碳氫化合物的出口,確保歐洲可以在短期內擺脫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
4月份全球初級和中級礦業公司融資環比下降57%至9.24億美元,黃金、銅、鋰、鉆石等礦種融資大幅下降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5月17日訊,4月份,全球初級和中級礦業公司融資環比下降57%至9.24億美元,為23個月來第二低融資額,交易數量從3月份的216筆下降至210筆。其中,黃金、銅、鋰、鉆石、白銀等礦種融資大幅下降,鎳、石墨、稀土等融資則有明顯增長。具體來看,4月份黃金融資下降71%至3.51億美元,銅礦融資下降76%至1.05億美元,鋰融資下降55%至8600萬美元,鉆石融資下降92%至500萬美元,白銀下跌70%至3200萬美元。融資增長的主要礦種包括:鎳融資增長11%至9800萬美元,鋅融資增長1.59%至2000萬美元,石墨和稀土融資均增長近7倍,分別達到1.26億美元和5600萬美元。
歐盟將起草新的俄氣支付計劃,歐洲天然氣價格應聲下跌
彭博社5月16日訊,歐盟正起草一項計劃,為歐洲能源公司提供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支付方式,從而在不違反制裁的情況下以盧布支付,遵守俄總統普京的“盧布令”要求。據悉,歐盟新的指導計劃將允許歐洲天然氣進口商在俄羅斯Gazprombank開設一個賬戶,并以歐元或美元進行支付,然后由該銀行兌換成盧布,這種支付方式在法律上是合理的。目前,已有20名歐洲天然氣買家應普京要求,在Gazprombank銀行開設賬戶。該計劃得到德國、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國等國的支持。據悉,歐盟起草的計劃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連續兩日走低。TTF基準荷蘭天然氣期貨5月16日一度下跌近3%,上周五其下跌了9.2%。
受俄烏沖突影響,必和必拓將Jansen鉀鹽礦首次生產時間提前至2026年
Mining.com5月19日訊,必和必拓對外稱,由于俄烏沖突對全球化肥供應造成巨大影響,該公司計劃加速實施在加拿大價值57億美元的Jansen鉀肥項目,首次生產將提前至2026年。據悉,必和必拓于去年決定對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北部的Jansen鉀鹽礦進行57億美元的投資,并計劃于2027年開始生產。Jansen礦將分四個階段進行開發,預計第一階段每年將生產約420萬噸鉀肥,第二階段每年將增加400萬噸,整個開采階段的鉀肥產量將占目前全球鉀肥需求的25%左右。
東南亞地區或成全球能源轉型主要供應商和清潔能源產品制造商
國際能源署網站5月18日訊,國際能源署(IEA)發布《2022年東南亞能源展望》稱,東南亞地區將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主要供應商和清潔能源產品制造商。報告指出,東南亞是全球清潔能源轉型的重要新興力量,其中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鎳生產國,印度尼西亞和緬甸是第二和第三大錫生產國,緬甸占全球稀土產量的13%,東南亞地區還提供了世界上6%的鋁土礦。但近年來礦產勘探投資有所下降,自2012年以來東南亞地區在全球礦產勘探預算中的份額減少了一半。為此報告認為,東盟成員國要在不斷增長的新能源行業發掘自身潛力,通過明確承諾部署低碳能源以及改善監管、融資框架來降低礦業融資成本,并吸引私人投資者。